“黄花大闺女”中的“黄花”,是指什么?可能和你想的截然不同(2)

2024-03-10 08:02     360kuai

在南北朝时期,花黄是少女们一种必不可少的脸部饰物,这从当时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如: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一诗中有句云:"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南朝梁陈间诗人徐陵《奉和咏舞诗》一诗中亦有句云:"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画妆。低鬟向绮席,举袖拂花黄";大家熟知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也有诗句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因为花黄(即"梅花妆")的饰粉是黄色的,而采用这种妆饰的又都是未出阁的少女(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装饰,另作一番打扮,故古代民间有俗谚云:"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再加上"黄花"在古代又代指菊花,而菊花又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人品性的高洁。所以,后来就有人把"花黄"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黄花闺女"一词,一方面表示少女还没有结婚,另一方面也表示少女心灵纯洁、品性贞洁。后来,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久而久之,"黄花闺女"也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了。以上的说法是民间传说,贴花黄之风俗比刘宋时期早,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在《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字句。

所谓贴花黄,就是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的是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在额上或两颊,作为一种装饰。在当时人们看来,不贴黄花,就缺少了女性的特征。这种习俗直到金、元的游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后,才慢慢消除。妇女们虽不再贴黄花了,但人们仍把没有出嫁的年轻女子称为"黄花闺女"。

从此"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同时,"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另外,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表示这个女子还没结婚,而且说明这个姑娘品德高尚,心灵纯洁,情操贞节。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