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被称为不可多得的帝王,唐朝在李世民的带领下逐步走向强盛,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局面。但在选立太子方面李世民却比不过其他的帝王,他选任的第一位太子李承乾最终就被废黜,历史上皇帝亲自罢免太子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他究竟做了什么才让唐太宗选择罢免太子之位呢?
李承乾出生在武德二年,为长孙皇后所生。由于出生在承乾殿,李世民为其取名"承乾",希望他能够传承王业,掌管乾坤,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自己的长子的喜爱。当时李世民还是秦王,并没有掌握朝政,取这样的名字也暴露了李世民的野心。
在李承乾出生后李世民就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接班人,在他刚懂得事礼时,就安排陆德明和孔颖两位儒学大家当他的老师。史书上也记载李承乾天资聪颖,聪明敏慧,虽然年幼患有足疾,但唐太宗对他喜爱有加。等到李世民继位后,他就宣布将年仅八岁的李承乾封为太子。
被封为太子后,李承乾继续保持着谦虚学习的性格,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的非常优秀,这也让唐太宗对他非常满意。比如他的老师李纲因为腿脚不便,所以每次老师前来授课时他都会亲自搀扶着老师上殿,并且举止礼仪都非常得体。在李纲去世后他还亲自为老师树立丰碑和写传记。其在政治能力上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在李渊去世后,李世民需要守孝就让李承乾代管朝政,他的表现非常出众,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睿智和成熟,也让人看到他独当一面的能力。
在培养李承乾这方面,李世民非常用心,不仅叫他参加朝政,还对他疼爱有加,在他生病后更是请道士来祈福。原本李承乾这样发展下去将来肯定能够继承李世民的皇位,但之后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众人的意料。贞观十年,李承乾的嫡生母亲长孙皇后病逝后,李承乾逐渐做出许多荒唐之事,最终导致了太子之位被废。《旧唐书》中就曾记载:"及长,好声色,漫游无度,然惧太宗知之,不敢见其迹"
李承乾先是宠幸男宠,这对于李氏王朝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李世民知道后震怒之下就下令杀了男宠。但李承乾并没有悔改的意思,还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宫里面为这个男宠树立碑文,让宫里的手下都来祭拜。在墓碑前李承乾还会痛哭流涕表示思念,为此还罢工不上朝长达数月。李承乾还在宫内模仿突厥人,把自己装扮成突厥可汗,并让身边的人都以突厥人的习俗对待自己,并扬言将来要去做可汗。在他的老师于志宁对他进行劝阻之后还派人去刺杀他,但行刺的人看到于志宁身为太子老师却住在茅草屋时便产生敬佩之情放过了他,这些可以看出这时的李承乾已经开始放任自己。
而让他被废太子的事件是他当时企图谋反。在李承乾做些荒唐事的时候,他的同母的弟弟魏王李泰表现优异得到了李世民的喜爱,于是他担心自己在唐太宗的心中地位下架使太子之位受到威胁。虽然唐太宗明确表示过没有改立太子的意思,但李承乾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最终他扛不住心理压力,派人去刺杀李泰,结果失败了。最后不得不铤而走险联合汉王李元昌等人起兵逼宫,最后被李世民轻松平反,将谋反之人统统诛杀,把李承乾贬为庶人发配到黔州。
李承乾在年少表现优异,但在成年后却处处行事荒诞,发生如此转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母亲的死对李承乾的改变,在母亲去世后出于对母亲的思念李承乾的改变很大;以及老师的严厉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在李承乾犯了一点小错误之后就会对他进行严厉批判,这也让他逐渐产生反叛的心理;还有李世民对他的态度的转变,在小时候李世民对他非常溺爱,但后来李世民逐渐喜爱李泰,这也让李承乾心生嫉妒和忧虑,最终才去刺杀李泰。
在重新选择太子一事上,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晋王李治,等到李治上位却大权旁落,武则天则夺权上位,让李氏江山改朝换代。
纵观李承乾的一生,转折点发生在他的母亲去世之后,这也让他性情发生较大变化最后起兵谋反被贬为庶民,最后抑郁而终。从他身上我们能够学到要好好不可将心理情绪引向极端,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亦是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