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30期: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张维为、范勇鹏(10)

2022-01-23 09:30  观察者网

张维为:过去因为相当一大批人不自信,可能背后是西方话语数十年的洗脑。应该说十八大以来,随着我们客观地进行比较,大家的自信心开始明显回升。另外就是年轻一代起来了,90后、95后,甚至00后,这一代人非常自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代,他们可能比他们的父辈更了解外部情况,一部智能手机全都知道了。这就开始整个的觉醒,觉醒之后就发觉我们做得不错,可以把中国的民主讲得清清楚楚。

我们这节目也做出些贡献。我们就是直接是讲中国民主比西方民主好在什么地方,美国错在什么地方,而且关键是我们讲这些观点,全部被证明了。

范勇鹏:我们党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慎重的,包括学界、理论界。另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小逻辑》里边讲过一个比喻,“哲学是猫头鹰”,猫头鹰只有黄昏才出来,也就是说理论或哲学的总结,是需要在实践已经非常充分之后,才能够从里总结出来。

十八大之后,我们提出“四个自信”,开始正面地讲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理念,其实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过去的四十年,我们是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中尝试,慢慢地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功,能够总结出一些东西来,所以现在可以整理出来,讲给国际社会听。

但是,确实在过去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在探索,就留下了很多空间。很多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掉到这个话语陷阱里边,然后在国内不断传播受西方话语影响的观念。这确实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是很有可能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翻车”的。所以十八大之后,中央以非常大的决心来扭转这样一个情况。

我觉得令人非常高兴的一个现象是我们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特别是经过中美贸易战,经过疫情,年轻人具有了一种天然的自信,也具有了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很强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是应该有充分的信心的。

张维为:这次六中全会决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话,就是过去这些年中,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了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变化。我十年前跟福山辩论的时候,我说“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我是少数。我感觉现在我们蛮自豪,因为当时明确地说了,意味着我们的眼光早就超越了美国的政治模式。

吕适言:三位老师好。我是传播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吕适言。我注意到,特别是疫情以来,中西双方对于双方的平等或者民主这些观念一直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度,比如西方人说我们的民主是“专制的”“霸权的”,但是我们又说西方的民主是“虚伪的”,虽然我们都在极力地说服对方认可自己,尤其是中国,比如说我们在强调和平共赢等等的观念,但是对于西方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双方已经没有和解的可能了?谢谢。

范勇鹏:我觉得这位同学也不用太悲观了,其实现在这种焦灼状态,鸡同鸭讲,其实就是包括在大国竞争、道义竞争等很多方面,是一个短期现象,就是还没有见分晓。我觉得到了一定的时候肯定会,我预测西方的这种价值观霸权地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土崩瓦解。

我在2018年讲了一个观点,我说我们国内的知识界和新闻传播界要做好一个准备,就是如果在五年之内西方的话语体系崩溃了,有没有东西来填充这个空间?其实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去填充,但如果你不填充,没有一种正面的价值观去影响这个世界,中间出现这种“真空地带”,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各种极端思想都会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