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30期: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张维为、范勇鹏

2022-01-23 09:30  观察者网

“如果美国或者其它国家喜欢美式民主,我们一点都不羡慕,而是感到同情。”

“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民主’这个词被扭曲了。今天我们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让‘民主’这个词回归其本意。”

“我们应对美国的这样的民主霸权,从原来的避而不谈到现在的正面硬‘刚’,原因是什么?”

在东方卫视1月1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30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通过剖析拜登政府的所谓“民主峰会”,揭开“美式民主”背后的实质,并描绘“好的民主”到底是什么。

张维为:

2021年12月2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中国论坛、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观察者网,共同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仙鹤厅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外学者谈民主”高端对话会,邀请了六位主讲人,分别是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李世默和我,还有三位大家比较熟悉的外国学者:英国的马丁·雅克和罗斯义、新加坡的马凯硕,他们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因为正值美国拜登总统要举行所谓的世界“民主峰会”,所以我们这场对话会还是颇受关注的,西方主流媒体驻京记者几乎都到场了。

我想先把五位资深人士在演讲中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些观点给大家介绍一下,然后向大家汇报我当时的演讲。

乐玉成副部长是这样说的: 民主制度不能是“飞来峰”,民主建设不需要“教师爷”。回顾中国近代以来探索民主的历程,就曾因为简单照搬外来模式,吃了不少苦头,付出惨痛代价。放眼世界,无论是阿富汗还是利比亚、伊拉克,被“颜色革命”强行移植的民主,结果都是灾难性的,最终遭殃的还是无辜的人民。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引用新加坡已故领导人李光耀先生的话,检验一个政治制度的最终标准,是看其能否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这一点我们在美国没有看到。大量数据表明,美国一半以上民众的生活水平在过去30年没有发生变化,但1%最富有的美国人占有了绝大多数资源。如果这样的美国还能成为世界典范,那问题就太大了。美国民主制度失灵,逐渐沦为财阀统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近日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美国52%的年轻人认为,美国民主陷入困境,只有7%的美国年轻人认为美国民主是健康的。这是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信号,因为年轻人往往比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眼睛更明亮。

李世默研究员说,民主不能像西方模式那样仅仅关心程序正义。他以公司运作为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跟我讲,有这么一个公司,20年来一直亏损,没有客户,技术也不行,可他们的管理程序特别棒,董事会开得特别规范,你应该买这个公司的股票,他说这岂不是荒唐吗?

各个国家的民主程序可能是不同的,但民主治理的结果至少应该是让大部分人感到满意。如果民主的程序带来不民主的结果,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是没有能力的领导人,司法程序只是保护富人的程序,言论自由导致社会分裂和失能,这样的民主程序有什么意义?

他呼吁用结果来衡量民主治理水平,也就是人民对民主治理是否满意、对未来是否乐观、对自己的生活,觉得是比以前好还是比以前不好,这个社会是否能为自己的后代的福祉投入资源等等,应该以这些标准来评判民主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