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普京语境中的“俄罗斯”,是在帝国和民族国家之间“走钢丝”?(11)

2022-01-21 08:30     观察者网

张昕:可以这么理解,其实苏尔科夫以前的文章中也有过类似表述:现在的俄罗斯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充分的资源,不再奢望回到帝国时代,需要承认过去30年前苏空间、欧亚空间确实发生了重要变化,一组独立国家出现了。俄罗斯必须以现有的有限资源跟能力,根据每个邻居的情况重新考虑跟他们的灵活关系。博尔达乔夫说的,现在构建的不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而是俄罗斯和邻居们共同的“利益范围”。

这个空间内外有的国家就担心,哪天俄罗斯能力、资源又上升了,可能两者之间就不是这么“灵活”的关系了。其实,现在俄罗斯国内有一些欧亚主义者,他们的想法很直白,要在某种程度上重建沙俄或苏联帝国,要实实在在地重回大的政治版图,当然有可能波罗的海三国已经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了。

顺带说个最近的细节,2021年年底普京的年度记者会上,他提到上世纪90年代苏联被分成了12个单位。这就很有意思了,哪12个?当时是15个加盟共和国。最合理的一种解释,就是他把波罗的海三国“踢”出去了,只是不确定普京这样的表达是某种信号的释放,还是潜意识地脱口而出。

不过,再次强调一点,我们讨论的上述这一整套表述——包括“俄罗斯世界”在内——有其工具性意义,可以被不断动用、再解释。这些概念、观念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甚至不是普京时代提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段就出现了,起初往往比较多地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讨论,接着政治人物开始考虑怎么把它应用到现实中。

比如“俄罗斯世界”概念在90年代中后期的涵义和现在的涵义差别很大:当时“俄罗斯世界”的意思——用学术化的语言来说——是“去领土/去中心”的,其实是非常悲观的,对应的想象图景是苏联之后的“俄罗斯世界”就像散播在各处的一组孤独的群岛。到了2000年以后,这个概念和诸如“主权民主”等结合起来,开始带有势力范围的含义。之后,这个概念的“领土性”被重新注入,在进一步政治化过程中甚至带上了复国主义的色彩。直到最近,“俄罗斯世界”又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一个替代性的东西,就是把广义的俄罗斯世界作为一个具有替代性的“非西方的现代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