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即躺赚?隔离险理赔难,背后文字游戏不少(6)

2022-01-19 11:15  光明网

他提醒,网上所谓的理赔经验分享不过是博主吸引流量的方法,卖保险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对公众来说,购买保险产品务必要仔细查看保险条款。

不过,在互联网平台销售的保险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直接呈现各种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而是将它们列入“更多请查看”部分下的《保险条款及告知》,若不细心查看,很容易被忽视。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指出:

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若对免责条款未进行特别提示或重点说明,则该条款不产生合同效力,消费者仍可按照保险合同要求理赔。

但李旻律师也表示,大部分保险合同包括相关条款,只是不太起眼,投保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特别提示和告知,最终导致拒赔。

买“隔离险”怎么避“坑”?

从调查看,“隔离险”有限制,不适合冲动选购。不过,该产品确实能满足部分人群的保险需求。

如果真的需要购买“隔离险”,应当注意什么?

1. 找正规保险公司和有资质的经纪人或代理人。

一般来说,同一款保险产品的市场价基本一致。购买相关产品时,可以通过不同平台比价,若价格差距较大,应谨慎购买。

2. 投保前务必仔细查看投保条件和免责条款。

各家保险公司免责条款都不一样,而且比较复杂,但有三个条件基本相同:

一是需要隔离前购买;

二是需要是“不可预知”的隔离(例如,临时管控隔离满足该条件,而境外回国隔离就不符合);

三是投保人没有主动前往涉疫风险地区。

3.若看不懂保险条款,可以向保险公司询问免责范围,保险公司有义务告知投保人产品的保障范围与免责范围。

投保人尤其应关注所谓“隔离”的定义。

很多人觉得,“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都属于“隔离”,但不同保险公司对上述概念的定义不同。例如:

“若集中隔离14天可赔,那么‘14+7’‘2+12’‘2+14’等情形能赔吗?”

“出发地和抵达地不是风险地区,但途径风险地区导致隔离能理赔吗?”

“被认定为确诊患者的密接可获赔,那么次密接能理赔吗?”

……

换句话说,拟投保人不仅要弄清楚相关产品“保什么”,更要弄清楚“不保什么”。

4. 保存好理赔材料。

“隔离险”的理赔材料通常包括:

理赔申请书;

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

保险金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法定隔离机构(各级政府、卫健委等)提供的隔离通知(通常,物业公司或小区开具的证明不能成为理赔依据);

证明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的材料等。

若需要理赔,可及时寻求经纪人/代理人帮助。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