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明臣贤,众望所归的“庆历新政”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3)

2024-01-04 11:22     360kuai

宋朝是历史上最重文抑武的朝代,除了中央军三衙、枢密院全部由文官控制之外,就连面对西夏、辽朝的边疆重镇也是清一色由文官把守,范仲淹、韩琦都是由文官身份去西北带兵的,这也让他们可更加深入地看出定川寨之败的症结所在,也才会在庆历三年提出新政改革;

一旦边境战火燃起时,则由朝廷安排武将带禁军去战区打仗,可实际指挥权还是在当地驻守文官手里,像葛怀敏就是被这样赶鸭子上架的,他是太宗时期猛将葛霸的儿子,是朝廷的禁军将领,名头是够响,可是有名无实,范仲淹给他的评价是"猾懦不知兵",这样一个空降少爷,一来就被安排为西北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指挥西北四路中势力最大的泾原路七万大军,就和战国赵括一样,怎么可能玩得过打了一辈子仗的李元昊?

另外北宋朝廷有一个十分不好的祖制,就是要在外将领打仗都必须遵守宋太宗立下来的规矩,一步步都要按照驻守文官的"阵图钳制",赵光义就留下了一份挺好看的"平戎万全图",结果除了一个残破不堪的北汉之外,赵光义的战场表现实在是不堪入目。而在开战前,葛怀敏的上司王沿也对其耳提面命,一笔笔地把作战方案和行军路线都规划好了。

"阵图钳制"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避免武将抢功以及因军功多难赏,可是也造成了北宋军队作战畏首畏尾,武将无法自由操作,受制于人,而且王沿也是一个文官,完全没有作战经验,由两个不知兵的泾原最高统帅来指挥大军,又焉有不败之理?

宋朝以各种优势(西北四路大军加起来超过十万、宋朝熟知地理环境、提前知道了李元昊出兵时间和地点)却在定川寨之战中一败涂地,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宋朝制度的落后,太过重文轻武结果导致人人都不会武了,文官带兵始终比武将少了一份锐气,而多了一份稳重,可是宋朝升官不以军功,赢了没功劳,输了要重罚,如此自然导致文官们对战事力求稳固,而没有了战场上该有的冒险勇气。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登基仅54天就下台的皇帝!因说错1句话,却惨遭武则天拉下马!

说起一代女皇武则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她能一下迷惑两个皇帝并在残酷的竞争中一举自己坐上皇帝的宝座,手段和心思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她的心狠手辣也是出了名的,为了皇位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