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净新增人口48万人意味着什么?人口专家:中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社会发展将产生六大变化

2022-01-17 13:43  姚美雄

1月17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显示,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石,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0.88亿人、占比达7%,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后逐渐加快,时隔21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这将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少子化、老龄化和低生育已成基本国情。人口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作为发展中大国,合理的人口结构应是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处于20%~23%的正常水平。2020年中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7.95 %,比1982年下降15.65个百分点,大大低于世界(除中国外)的27.2%平均水平,远低于印度的26.2%,比美国的18.4%还低。预计到2030年,中国0~14岁人口占比将跌破15%,步入超少子化。

与此同时,老龄化在提速,预计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030年将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2050年将超过30%。而韩国201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才达14%,进入老龄社会。

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建国以来最低出生水平,全年人口仅增加48万人,濒临负增长,预计2022年将进入负增长。当前,中国育龄妇女总量持续减少,尤其20~34岁育龄妇女急剧下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25年将比2015年减少26%。中国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2.1之下,已有30年,2020年跌至1.3,低于1.5的警戒线,大大低于世界2.3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1.6的水平,表明中国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目前,中国还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今后几年,印度人口总量就将超过中国。预计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在7亿人以下,未来中国人口将处于总量不足、结构严重失调态势,呈现老年人多、青少年少的倒金字塔型,这将严重削弱未来中国实力、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人口红利消失。无疑人口红利在中国经济崛起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据测算,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在四分之一以上。

然而,由于少儿人口大幅下降,减少了劳动力供给总量,从而造成人口红利期缩短。201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值后开始持续减少,2012年至202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0.43万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2020年为63.4 %、比2011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20 ~34岁的青年劳动力,这是劳动力的主力军、生力军,是创新、创业和消费的主体,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2020年后出现悬崖式急剧减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25年将比2010年减少24%。

劳动力供给下降势必造成总产出的减少,导致中国潜在生产率的大幅下降,并带来劳动成本的迅速上涨。同时,人口危机降低消费能力,造成总需求萎缩,弱化社会创新能力,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减少社会总储蓄,大幅增加医疗、养老支出,从而引发产业竞争力下降,极大制约经济增长。

中国人口红利已于2010年出现拐点,开始衰减,并于2021年枯竭。人口红利消失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长的减速。2021年之后,仅考虑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影响,将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在过去三十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基础上,降低2个左右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拐点,住房将回归居住品属性、消费品属性。严重未富先少、未富先老是导致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本因素,而高房价则使经济下行雪上加霜。

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是驱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长期趋势性的影响。青壮年尤其青年是购房的主要推动力量,人口结构的巨变将给房地产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尽管城镇化的推进,会对房地产有较强的需求,但这主要是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总的来说,青年人口的大幅减少,对房地产需求就会大大缩小,多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