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净新增人口48万人意味着什么?人口专家:中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社会发展将产生六大变化(3)

2022-01-17 13:43     姚美雄

(一)做好鼓励生育的舆论引导。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鼓励、支持生育是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议把全面鼓励生育定为新基本国策从中国现实情况看,鼓励生育主体依然是二孩,三孩及以上将是少数。如果今后我们不能有效提升总和生育率到更替水平2.1之上,扭转人口负增长,我们将面临被地球开除球籍的风险。要大力开展少子老龄化和低生育国情教育,营造鼓励、关心、支持生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凡是不利于鼓励、支持生育的观念、政策、措施都应给予清理、调整。

(二)大力构建新人口发展政策体系、划定人口安全红线。树立新的人口发展战略理念,人口再生产既是个人和家庭传宗接代的需要,更是国家和民族繁衍昌盛的需要。要把0~14岁人口所占比重18%划为人口安全红线,列为发展规划核心战略目标。促进生育率向2.1更替水平回升,确保人口正常的世代更替。制定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新的人口治理考核机制。

(三)大力构建家庭养孩与国家养孩相结合的新人口再生产机制体制。生孩养孩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新增人口是未来的创新创业者、消费者、纳税人、养老金供给者,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社会要相应分担养育成本。国家要舍得投入,拿出真金白银,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强化鼓励生育的公共服务,让百姓愿意生孩子,养得起孩子。早鼓励支持生育,早主动,越迟越被动。

一是缩短中等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扩至高中和幼儿教育,减轻教育成本。过早分流已成为制约生育新重要影响因素。当前职业间收入、待遇、社会地位等差距较大,过早分流必然强化家庭精英教育意识,把更多的精力、财力化在现有孩子培养上,力争考上高中,而对养育二、三孩敬而远之。

过早分流加剧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为了不被分流,尽管国家减负,但家庭会自动加压。过早分流将固化阶层分化,激发社会矛盾。

目前中国产业已开始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将削弱中高级人才培养,降低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造成人才总量和质量下降,届时将面临职校生就业难与中高级人才招才难困局。

目前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兴未艾,没有高中学业、不具备现代化知识储备的年轻一代必将由于文化基础欠缺,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并且,由于产业升级,对技工要求不断提高,没有高中学业的年轻人,也不可能成为够格的职业技工人才。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并且中国要在自身变老和全球变老背景下,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其挑战将前所未有,这就特别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人才的支撑作用。

因而,尽快普及高中教育是当务之急,建议国家尽快取消中考分流,缩短中等教育年限,改9年义务教育为10年制义务教育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并把幼儿教育视同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高中,在高中毕业后,再进行上大学还是高职的分流。这将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要。这也是进入老龄社会后,应对新挑战的基本方略。

是统一产假。将女职工带薪产假统一延长至300天,配偶陪产假延长至30天,对于用人单位增加的负担给以相应减税或资金补助。女职工生育增加了用人单位负担,对此,没有给以相应减税或补助,加剧了女性就业歧视,造成分娩后非公企业带薪产假落实难、收入下降、岗位调整风险等,影响了企业女职工,特别是高知女性的生育意愿。

三是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先行对0至6岁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每月发放养育补贴1000元,对家庭育儿等支出的税收减免抵扣。

四是加大对医疗公共投入,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对高龄产妇难产及畸形儿家庭,财政给以资助补助。

五是落实“双减”政策,购租同权。减轻中小学生校内外负担;对生育两孩及以上的家庭,在购房时适当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加大保障房建设,优先保障公租房,教育与住房脱钩,降低住房成本。

(四)抓紧全方位推进深化改革。切实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大刀阔斧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快破除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积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实现由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方式,向内需为主、消费拉动、联通国际、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服务强国转变,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建成54年,至今没投用!“北京最神秘地铁站”最新消息

近日发布的《京西地区转型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京西地区将建设的85个重大项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85个重大项目中,备受关注的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启用改造工程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