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公共服务如何从“有”到“优”

2022-01-12 09:29     北京商报

到2025年,我国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这是国家发改委等21部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据了解,此次《规划》将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基本"与"非基本"进行分类,覆盖了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多领域。未来五年,我国公共服务如何实现从"有"到"优",从均等化到普惠化?在1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十四五”公共服务如何从“有”到“优”

缩小地区、城乡、人群差距

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看来,"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软硬件短板和弱项。"

例如,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向低保、低保边缘、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和无偿集中托养服务。

目前在居家养老上门医疗方面,需求就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院长李鸿泓在调研中发现,23.53%的家庭认为上门医疗服务的水平有限或存在医疗安全风险。同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医疗风险升高、上门服务收费低廉等原因,对上门医疗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