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十年:耀眼的暮光(4)

2025-01-07 13:02  360kuai

所以,时任户部尚书王国光在张先生的支持下,首先整顿地方财政。按照原本的财政安排,每年的财政收入在大部分上缴中央外,还在地方留存部分结余,以应不时之需。但是长期的政治传统却使得地方官员忽视了地方存留的赋税,一旦发生任何需要财政应急支出的事项,如灾年饥荒,地方官员就习惯性地要求中央政府财政支持并且给予地方赋税减免。

针对这种局面,户部要求地方官员把各地的所有税务台账必须上报中央,以便于中央财政掌握全国的实际财政状况,方便调度。同时,户部还加强了十三清吏司对地方财政的管理,并且利用"考成法"这一套绩效管理系统加以监督,明确地方财政的权责。同时,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后,便开始对户部及各地的财政台账进行清查。张居正对这项工作异常重视,山东和湖广两个行省的台账更是张先生亲自带队检查的。

除了财政账本外,全国性的田亩丈量是另一重要工作,根据《明史-食货志》的记载,通过丈量,全国田亩一共约701万顷,相比大约80年前的弘治年间,多出了300万顷的农田,这意味着帝国的农业税多出了将近一半的征收对象。这是张居正的财政工作中,开源这一环节最大的成果。

虽然财政开源这一结果值得肯定,但是另一方面,在土地丈量这一问题上,张居正一党与其反对派又产生了矛盾。因为在考成法的压力下,各地需要新丈量的土地面积又成为绩效管理体系下的有一考核指标。因此,出现了地方官员虚报土地数量,或者在丈量工具上进行作弊以获取更多的田地面积的做法。

在张居正去世后,便有官员上疏反对考成法压力下的田地丈量。东林党在后来所批判的,便是地方官员在考成法压力之下,为满足绩效考核,虚报土地数量及强行对本不在征税范围之内的田地征收农业税的做法。他们认为这一做法是剥夺民间财富以充实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