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百万代理人:卖保险不如跑长途?(4)

2021-12-28 09:08  北京商报

黄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前,很多小学没毕业的叔叔阿姨都可以从事保险销售工作。虽然这些人不懂得如何讲产品,甚至都分不清产品类型,但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依靠人情、依靠情感,就能够完成签单。

实际上,"被迫离开"并不限于有形的裁员,市场环境的变迁也让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营销员无所适从,黄超有些无奈:"'70后'早已把市场交到了'80后''90后'手中,最早的'80后'已经年过40岁。现在保险消费的'主力军'是年轻人,这些叔叔阿姨们似乎和年轻人产生了代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懂得互联网营销,甚至看不清字小如蚂蚁般的条款,更不用说进行双录等烦琐操作。以前那种靠感情、靠人情就能签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是这个时代把他们淘汰掉了。时代抛弃他们,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有打。"

"现在我这个团队里,还有几位叔叔阿姨在坚持着,不过,离职是早晚的事情。"谈及此处,黄超的神色越发凝重。

虽然保险消费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但目前35-55岁的营销员仍占据了主体地位,《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从保险营销员的年龄分布上看,35-45岁的营销员占比为40.52%,45-55岁的营销员占比为20.09%,也就是说,35-55岁的营销员占比超过了60%。

逆行者期待明天

在百万代理人离职潮中,仍有一些"逆行者",这些新生力量或多或少是通过保险公司新颖的宣传方式招进来的,在北京生活的王莉便是其中之一。她在疫情中无意听到了一节免费的保险课程,便对保险代理人这一职业重新树立起了认识。

"保险公司获得新鲜血液的方式五花八门。"王莉说道,目前公司会举办免费美甲活动、户外野餐、徒步、免费送保险知识课程等活动,通过邀请三五好友参加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保险,这也让一些人加入了代理人的大家庭。

此前,王莉曾在一家防骚扰科技企业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重新认识了保险代理人这一职业,于是她毅然辞去工作。当然,鼓动她跳槽的原因是她大学期间学习的是保险专业。

对于"回归主业"的王莉来说,跳槽的代价是失去了共事多年的同事情谊,还有家人的冷眼相待以及前公司老板在她走后的例会上的笑侃。她无奈吐槽道:"都2021年了,竟然还有人以为保险是骗人的。"

入职以来,身边的代理人走得比日子过得都快。和她同期进来的,很多人选择了离开。王莉表示,"其中不乏奋斗多年的主管们,他们面临着北漂的生存压力,嫌赚钱少、收入低,还未离职就已经物色好了下家。也有一些应届毕业生觉得卖保险看不到前途,上几天班直接不来了"。

虽然身边代理人离开的很多,但王莉不认为自己是大潮中的逆行者,依然发朋友圈鼓励自己:"我们即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