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蓝玉讨要"太师"背后隐藏的被杀真实原因
首先,杜少要说,蓝玉谋反,并非冤枉,而是真的谋反。在"蓝玉案"之前的"胡惟庸"案,最初的罪名都不是谋反(谋反是后来加上的),而是"擅权坏法"。蓝玉案"的罪名就直接定为谋反,是很确凿的。但这个谋反不是谋划已久的,而是被逼的。洪武二十四年,"胡惟庸案"持续了近十年后,蓝玉的亲家叶昇被查出与胡惟庸曾经勾结,被杀。此时,刚刚西征回朝的蓝玉就发生了讨要"太师"事件。一个人的亲家被杀,自己应该怕被株连才对,蓝玉怎么还会嚣张的讨要太师呢?
在蓝玉案中,多位蓝玉亲信都诏出了一个事实,就是蓝玉曾多次对他们说,害怕亲家叶昇供出蓝玉同前任丞相胡惟庸私下里有勾结。蓝玉曾对自己的母舅说:"我自从征西回来,见上位好生疑我,必是亲家靖宁侯招出我也是胡党,明日必是不保,到不如先下手做一场。"而蓝玉的侄子蓝田也在供词中提到:"叔父征进回还,因见亲家靖宁侯胡党事发,生怕连累。"所以蓝玉讨要太师,其实是试探朱元璋对自己到底放不放心,如果给了太师头衔,那么就是恩荣不减。但是很明显,朱元璋此时对蓝玉已经冷淡了。蓝玉于是起了自保之心,决定一旦有危险就发兵自保。
其次,蓝玉骄横不是一天两天了,朱元璋为什么要在洪武二十六年这个时间节点非要杀了蓝玉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死了。而蓝玉是太子朱标的亲信。前文已述,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常妃是太子朱标的正妃。朱标和蓝玉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呢?蓝玉曾经叮嘱朱标小心燕王朱棣,说朱棣不是人臣之相,只不过朱标没有在意。在洪武二十四年的叶昇案中,身为亲家的蓝玉没有被株连,很有可能就是太子朱标力保的结果。如果朱标不死,也许蓝玉还有活路。但是朱标死后,蓝玉另一个尴尬的身份就出现了。太子正妃常妃早死,吕妃转正成为了正妃,因此吕妃生的儿子朱允炆成了嫡子,被朱元璋准备立为皇太孙。但是,蓝玉的外甥女常妃还有一个儿子,是朱标第三子朱允熥。如果不除掉蓝玉,当时已经是武臣第一的蓝玉很有可能会帮助朱允熥争皇太孙位,因此,同一时间,太祖将常遇春系的将领都调离了京城。就算不争,未来的建文帝朱允炆恐怕也是驾驭不了蓝玉的,因为蓝玉还有另一个身份,蜀王的老丈人。这就决定了蓝玉未来的命运,必死无疑。讽刺的是,蓝玉被抄家处斩的当天,其女婿蜀王正好来南京朝拜朱元璋。朱元璋,是故意的吧。
名将 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