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蓝玉受封永昌侯,世袭罔替。十四年,追随傅友德、联合沐英率军30万攻下云南。从此云南再也没有脱离过中华的版图。洪武二十一年,蓝玉以主帅身份率军十五万再次北征残元。此战,蓝玉率军冒着缺粮断水的风险,深入大漠,在捕鱼儿海附近一举击溃北元主力,俘获北元王爷、王子、妃嫔、公主、官属三千余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太祖朱元璋大喜,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进封蓝玉为凉国公,徐达、常遇春等名将去世后,蓝玉俨然当世第一名将。
二.因功自满,被告谋反
朱元璋靠亲情打天下,尤其是淮泗子弟,这些开国功臣不是其义兄义弟就是其义子。而且,只有淮泗子弟才可称朱元璋为"上位"。而蓝玉在洪武中后期多次统军出征,在军中威望极高,也开始认义兄义子,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屡立大功的蓝玉也越发骄横,强占民田后,为非作歹。蓝玉北征捕鱼儿海大捷后,南下回师,夜间到达喜峰关,守关官吏因为是夜间没有开门,志得意满的蓝玉挥军毁关而入。这一点,本是可以当做谋反处理的,但是朱元璋听后只是很不愉快,本来打算封蓝玉为"梁国公",结果改成了"凉国公"。"梁"指的是古都开封,封号地位在西北"凉"之前,但封号的变更并未引起蓝玉的警觉,蓝玉在军中肆意晋升将校,培植自己的势力。洪武二十四年,蓝玉统兰州兵马西征结束后,进封太子太傅,而傅友德、冯胜为太子太师。付友德、冯胜都是资深将领,辈分上都高蓝玉一辈,但是蓝玉却不满足,耻于居付、冯二人之下,到处宣扬:"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当太师吗?"可见此时蓝玉已经膨胀到了什么地步。朱元璋于是决定除去蓝玉。为什么此时蓝玉非要这个太师呢?我们此按住不表,待下一节分析。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狱词称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蓝玉被抄家,灭三族。
蓝玉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