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兰茶:莫迪废止农改法,印度大国运势或就此停滞(5)

2021-11-24 09:00     观察者网

再者,挫败资本力量对印度的乐观预期。

从根本上说,莫迪经济改革的主线是通过引入以大财阀代表的私人资本,代替原本低效、僵硬、浪费严重的行政体系和国有企业。这种常见自由化套路既可以把沉重的财政支出包袱甩给私企,又可以通过市场化经营攫取更高经济效率。

据印度工业联合会(CII)测算,对印农业改革翘首以待的国内外大资本原本已虎视眈眈,计划借农业改革之势向亟待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业注入大笔资金。然而,莫迪废止农改法不仅使农业改革彻底沦为泡影,更打击资本对莫迪改革的乐观预期,因为这再次验证“改革逻辑再强,也敌不过选票逻辑”的现实。

毫无疑问,莫迪的改革力度与其所掌握的政治资本密切挂钩,目前占据空前优势的莫迪在农改法问题上尚且被迫退让,那今后莫迪任何政治松动都可能招致“政策逆转”,甚至被“反攻倒算”,而这对资本力量恰恰是难以承受的风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莫迪废止农改法势必对印度改革预期、产业发展、国际分工等产生深远影响,但不宜高估其对近中期选情的直接作用。莫迪废止农改法一方面不代表各路反对党就能在选战中扳回一局,但另一方面也不代表印人党就能弥补农改法对锡克教徒农民等特定群体造成的伤害。

此前印人党之所以能够大杀四方,与其说它本身强大,不如说其对手太弱,在意识形态上、组织程度上、资源动员上全面落于下风。因此,总体看莫迪仍是当前印政坛最具统治力的关键人物,这说明反对派大联盟能否形成气候、印人党能否在地方选举中获得优势、莫迪能否续写大选大胜的奇迹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印人党自身的下一步表现。

莫迪式改革给我们什么启发和教训?

中国和印度同属超大规模经济体,两国治国理政不免有诸多相似、相近之处。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发动了过程轰轰烈烈、但结果乏善可陈的改革,这些改革与中国改革经验相比较,就不难发现可资对比的微妙细节。以本次遭遇逆转的农业改革为例,就可以至少升华、提炼出三点启示:

一是把握好外部与内部的关系。

在中美战略竞争仍趋激化的背景下,印度改革发展享有他国难以比拟的优良外部条件。享有美国的内需市场、日本的资金技术、澳大利亚的资源能源等利好因素的印度,被寄予“替代中国”的厚望,因此其实只需扎实推动国内改革就能最大限度攫取国际环境的红利。

然而,外部条件再好,也弥补不了内部原生动力缺失。对于中印这样体量的国家,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一切的基础。尽管冷战结束后,印度一直处于有利的外部环境中,但由于缺乏国内配套改革,印度的巨大潜力就一直只是“潜力”,而无法转化为真正的实力。

点击查看大图

二是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对于中印这样体量巨大、国情复杂的国家,短促突击的一刀切式改革必然遭遇巨大阻力,因此显然更适合局部先行先试,在整体推而广之的改革模式。在这方面,中国利用特区、新区、试验区推动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发展已有很丰富的经验。

但是印度问题在于,莫迪的主要执政目标并非追求精微务实的改革实绩,而是宏大激烈的戏剧效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赚回维持“庞氏骗局”所需的政治资本。虽然印度亟需的是低调务实的局部性试验改良,但莫迪处处追求整体性的政策突击,这一悖论恰好解释了为什么莫迪式改革的实际效果迄今为止仍乏善可陈。

三是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对于事关重大的改革,中国得出的经验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具体看,稳定的宏观政策可以最大限度规避政策调整反复造成的波动和折腾,灵活的微观政策可以在改革过渡状态中最大限度减小摩擦和阻力,而托底的社会政策则为受改革影响的群体最大限度提供保障,以稳定其预期。

但莫迪式改革却反其道而行之——“宏观政策草率,微观政策死板,社会政策‘管杀不管埋’”,这解释了为什么莫迪的改革事业虽然看起来大张旗鼓、煞有介事,但是其实际效果不但乏善可陈,还极易滋生各种棘手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