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蚂蚁消金6月3日的开业时间计算,距离"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大限仅有十余天。而从北京商报记者调查来看,目前花呗"完成品牌整改工作"仍有一定挑战,此外两家小贷公司如何实现平稳退出仍有待考证。
11月初,蚂蚁借呗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由蚂蚁消费金融提供的服务会继续显示"借呗"品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显著标识出金融机构信息,与"借呗"品牌相区隔。当时就有业内关注,借呗实现品牌隔离,花呗为何迟迟未提?
"事实上,不管是花呗的体量还是资金方,其实比借呗复杂很多,这就要求这个产品要一项一项调整,同时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这也可能是花呗目前服务方比较杂、品牌隔离会比"借呗"更慢的一个原因。"一银行业资深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花呗对接多类金融机构,有助于增强花呗服务供给能力,但也要注意推动多家机构的规范合作,理清各方权责义务,强化消费者适当性管理。
尽管存在难度,但品牌隔离是个硬指标。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指出,按照监管要求,花呗后续将纳入蚂蚁消费金融,相当于是一家独立金融机构运营的产品。因此,除了升级服务接入征信外,花呗也需要进行品牌隔离。一方面,花呗也存在资金来源透明的需求,更需要穿透底层;另一方面,在个人信息征信方面,当征信信息不全的时候可能需要向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征信调查,而品牌隔离可以更好处理这些关联关系。
事实确实如此。北京商报记者从花呗方面了解到,后续花呗会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品牌隔离相关措施,将不同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予以区隔,避免品牌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