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降表虽然带有乞求的口气,但字里行间,仍保留着一丝尊严。所以,伯颜接受了宋廷的国玺、降表后,一面派人火速送往大都(今北京),等待忽必烈的指示。一面又对这份降表表示不满,因为降表中仍使用了宋代年号,并且没有称臣。因而他派人随贾余庆回临安交涉,要求重写降表,并约定宋丞相陈宜中至长安镇面议投降的具体事宜。
十九日,宋廷因丞相陈宜中逃循,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让他代替陈宜中出使元营。次日,文天祥同吴坚、贾余庆等去长安面见伯颜。一介书生的文天祥面对统兵百万的元军主帅毫不畏惧,他正气凛然地放言道:"北朝若以宋为与国,请退兵平江或嘉兴,然后议岁币与金帛犒师,北朝全兵以还,策之上也。若欲毁其宗社,则淮、浙闽广尚多未下,利钝未可知,兵连祸结,必自此始。"
同以往卑躬屈膝的宋使不同,伯颜敏锐地感到此人气宇轩凡,才华过人,不服招降,留之必有后患。因而他一方面转达忽必烈的旨意,表示元军将保护宋廷的安全,不杀掠百姓,一面又以种种借口将文天祥扣留在元营,只让吴坚等返回临安。
太皇太后见文天祥被扣留,不得已只好又任命贾余庆为右丞相,与左相吴坚等向元朝乞降。当他们再次来到元营时,伯颜把文天祥等并坐于堂。贾余庆低眉顺眼的谄媚作态,使文天祥怒火中烧,他当场斥责贾余庆"卖国,并指斥伯颜"失信"。
此时早已投降元朝的吕文焕和兵部尚书吕师孟连忙从中圆场,文天祥更加忍无可忍,他怒骂道:"君家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尚合族为逆,夫复何言!"。"汝叔侄皆降北,不族灭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来做朝士?予实恨不杀汝叔侄!"文天祥对吕文焕叔侄的痛斥,使坐在一旁的元军将领相顾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