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今何在?(7)

2021-11-06 01:53     新京报

倪延风知道连环画的竞品层出不穷。他因此认为,“重返大众”是拯救连环画的唯一方法:“不必再按‘连迷’的收藏需求,追求传统。得按大众需求的新题材和新形式来。”

出版社确实在尝试多方位的创新。有制式上的,向日本、美国的漫画靠近,画面从一格变多格,脚本文字被搁到图片里,人物甚至出现了对话;有题材性的,编辑顾恬曾设想过,可不可以把小说《三体》用连环画画出来?90后编辑张梦媛的想法更大胆,能不能把2D的连环画做成3D、4D甚至全息化、数字化?能不能设计成迪士尼卡通人物那样的周边玩偶,以生产出更多的衍生品?

这导致一种悖论:“创新了,变形了,那你还是连环画吗?创新到什么程度?什么要传承,什么要革新?”

大家都坚持的原则是“写实”,“不能和漫画似的,眼睛占人脸的一半,放生活里就是怪物。”否则“画将不画”。

有学者评价,连环画已成为一种相对落后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以被淘汰也是合理的。倪延风不认可。

他还是坚定地认为,连环画是不必倒的,“一个国家总是需要原创的那么一种大众艺术的。”

“那是一种怎样的艺术美啊?”倪延风说,“你去看王叔晖的《西厢记》,每一幅都是工笔国画。”

小人书,今何在?

编辑桌面上,高高摞起的连环画。新京报记者冯雨昕摄

“小人书还在卖呢!“

在距离连环画出版社不到三公里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关于“连环画的倒与不倒”,也有多种答案。

市场里有十来家旧书店,都主营连环画。玻璃窗上贴着“收小人书”的字样,各式品相的连环画从地柜摆到天花板上。一本普通品相的连环画标价五元、十元,品相特别好的、绝版的连环画能拍出上万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