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电商“冷落”双11 依旧以分期、积分抵扣为主(3)

2021-11-03 09:26  北京商报

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分期免息购买商品,例如,一台售价为5999元的iPhone13手机,可以分3期、6期、12期,每期对应的还款金额分别为1999.67元、999.83元、499.92元。

和近几年类似,在参与购物节活动中,银行系电商平台使用的仍是积分抵扣和信用卡分期两种方式,较为单一。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银行开展电商业务的初衷可能并非是为了依靠电商业务直接盈利,它们可能更加看重电商场景对银行内交易和流量的赋能,以及通过电商场景拓展银行业务,例如C端的零钱理财、消费贷款等零售业务,也包括一部分企业理财业务。由此看来,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业务,很可能不会成为未来银行重点布局的领域,缺乏主观意愿的情况下,类似业务很难得到持续发展。

陶金进一步指出,其次,银行电商外部竞争环境不利。银行电商平台与互联网电商平台相比,在物流、服务、系统、体验等方面不具有优势,在长期竞争中很可能处于被动局面,事实上银行电商并未将互联网电商作为竞争对手,也并未将交易规模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因此从竞争角度看,银行系电商平台的发展空间总体受限。

与核心金融业务结合

由于电子商务业务对银行中间收入的贡献不足,收入占比表现不高,所以银行系电商平台一直处于银行业务的边缘地带,也一度被批为"最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业务,十年发展期将至,银行系电商平台如何在功能建设、产品体系、客户体验、仓储、物流等方面做好提升,仍需要诸多探索。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银行系电商平台是银行自建场景的一种方式,最终还是为金融业务服务。互联网电商系"双11"活动的目的是以低价带动销售实现规模效应,但银行系电商平台在不具有规模效应的前提下,在降价上难有竞争力。银行系电商平台定位主要还是服务客户,提升客户黏性,积累客户数据,而并非以销售额最大化为目标。

"和互联网电商不同的是,银行系电商平台依旧主要依靠银行总行来进行开发、运营。"一位银行业从业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未来银行系电商平台可以依托自身客户、信息等优势,补齐短板挖掘电商平台方面的潜力,或者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电商平台优势互补,加快电商发展,就是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多元化需求。

"未来银行系电商平台应凭借自身打造的平台,若能够与其核心金融业务很好地结合,则能够充分发挥电商场景对金融客户体验和客户黏性提升的作用。由此看来,以信用卡或者消费金融产品为主导业务视角的银行电商平台发展依然可期。"陶金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