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
第四幕:“牙买加”还是“交通灯”?
在德国的政治光谱中,每个政党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颜色标签”。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人士流行戴红色的弗里吉亚帽( Phrygian red cap),彰显革命热情、解放与团结。从此,“红色”便成为热衷革命的左翼传统色。1863年,德国社会主义活动家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筹建的“全德工人联合会“(社民党的前身)正式确定“红色”为其象征色。
“黑色”在历史上曾被用于若干不同的政治力量,譬如无政府主义党派、意大利法西斯运动等。在德意志帝国时代,该色代表保守政党、特别是基督教政党(如基民盟)。这或许与耶稣会的黑色教士服有关。
从文化传统上讲,“黄色”在欧洲曾是“边缘群体”和“受鄙视人群”的代表色,在帝国和魏玛共和国时期,它甚至一度被称为“叛徒颜色”(如“犹太星”等标志)。19世纪后,“黄色”在政治语境中逐渐演变为自由主义的象征。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该色成为德国自民党的颜色标签。
“绿色”象征大自然和自然演化,因而也就成为以生态运动起家、以环保为主要政治诉求的绿党的标配颜色。
这些不同的“颜色标签”在组阁过程中派生出“五花八门”的联合执政模式称谓,其中不乏借用含不同颜色的国旗来作比喻的,譬如:一度被热议的 “牙买加” 组合( 黑黄绿)、“肯尼亚”组合(黑红绿)、“德国”组合(黑红黄)等。
德国共有16个州,各州政府体现的是地方自治,政治影响相对有限,因此,各党在州内的联合执政中“忌讳”相应少一些。
目前,除极右的“选项党”(浅蓝色)未加入政府之外,其他政党在各州都有联合执政的经历:北部的汉堡是“红绿”组合,西南的巴符州是“绿黑”组合,西部的莱法州是“交通灯”(红黄绿)组合,东部地区的勃兰登堡州为红黑绿的“肯尼亚”组合,萨安州为黑红黄的“德国”组合,北部的石荷州则是黑绿黄的“牙买加”组合。
联邦政府的情况就不同了。
在这里,人们不仅要注意德国(特别是统一之后)的对外形象,避免引起欧洲邻国的不安,还要符合西方“政治正确”的标准,与东德共产党历史割裂。因此,有纳粹倾向的“极右”选项党以及与东德历史有瓜葛的左翼党均被排除在联合执政之外。
迄今为止,德国联邦政府主要有以下四个组合模式:
1)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所谓“大联合政府”,历史上共有过四次,其中三次均在默克尔执政时期;
2)社民党与自民党的“红黄”政府(勃兰特和施密特总理时期),这段“政治婚姻”持续了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