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封驳制度对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作用(9)

2023-07-17 09:39     360kuai

总之,封驳制度一方面对于官僚体系中的不法行为和违背情理的政治行为有极强的批驳能力和阻拦机制,另一方面也对于皇权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对皇帝的决策起一定的纠错作用,对于开明政治的影响是积极的。

可以说,封驳制度是皇权专制体制下的一种制衡机制,虽然在皇权至上和集权统治的体制下,最终要形成对君权的制约制度是不可能的,但能给事中等能行使封还和驳正权力,毕竟对于皇权其一定的牵制作用,对宰相等权臣起一定的制衡作用,这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的健康运行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

可惜,到了唐代后期,封驳制度逐渐衰落,再也无法像贞观年间那样对于中央政府权力的运行起积极作用了。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政治局面开始出现混乱,唐王朝内部矛盾加剧,政权不稳定,而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不断增强,加上边关战事频发,让唐王朝中央政府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而且,战乱中出现的变局使李唐王朝后期的统治者对文武大臣不信任,反而信任宦官,后宫太监的势力不断加强,宦官权力日益膨胀。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宦官当权便出现了,当时的大宦官高力士因为深得李隆基信任,成为宦官的领袖,权力很大,连朝中文武大臣都要让他三分。而玄宗之后肃宗朝,宦官李辅国的权力就更大了,他不仅掌控了后宫大权,负责软禁唐玄宗,而且还开始掌控军队,把持朝政;之后,唐德宗时又明确以宦官为左右神策军中尉,从制度上确定了宦官的掌兵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