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此消息的李善长火急火燎地赶到刘伯温住处,好话说了一箩筐,铁面无私的刘伯温不为所动。于是李善长摆起了宰相的官架子,严厉地质问刘伯温:"你要杀中书省的秘书,需要先经过皇上的裁决,你经过了吗?"没想到刘伯温回应道:"我已经派快马去请示了皇上,我相信皇上的意思与我一样。"果不其然,朱元璋很快批复了刘伯温的请求,并且还如此批示道:李彬横行不法的劣迹我早有耳闻,既然他不思悔改,留着也无用。李彬处斩的那天晚上,李善长召集淮西同乡开会,他一拳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齿对说道:"我要刘伯温血债血还。"
由此可见,纵然李彬为朱元璋立过军功,也是朱元璋不折不扣的淮西同乡,但对李彬的死却没有一丝怜悯、惋惜之情,甚至是厌恶已久,欲除之而后快,允许非同乡的刘伯温对其处斩,这又是为何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朱元璋同乡情结深厚源于有一颗感恩之心,而李彬并未让朱元璋有恩可感。
由前叙述可知:朱元璋幼年命如蝼蚁、险些丧命,是好心的左邻右舍之人对其帮扶,才让他渡过了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光。常言道:患难见真情,朱元璋越是艰苦,对这种真情的感触也就越深,也就越有感恩之心。因此当朱元璋称帝建国后、荣归故里,不仅对乡亲大加赏赐、免其赋税,而且还没有为难当时欺负他的地主刘德,原因便是刘德的哥哥曾经帮过他。得知刘德哥哥已不在人世,百般感慨的朱元璋于是将这份恩情转嫁给了刘德,不仅不为难他,而且还赏赐良田,真可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