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以后,御史多称侍御史,一般叫法即称御史,其职责是专主纠察。唐代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三种。通俗地说,御史是皇帝的耳目,不同的御史各有分工互不统属,以达到互相牵制的作用,这也从体制上保证任何一个官员都不能逃出纠察的范围。
到了明清时期,仅剩监察御史一种,并分"道"行使纠察。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废除御史台和御史大夫之名,改称都御史,中丞改为副都御史。明代御史人数之多亘古未有,最多时达到100多人,分任出巡的巡按御史、巡漕御史等。
御史对于皇权有什么制约?
我们通常把封建帝王称为专制皇权主义,认为君权是不受限制的。这种看法其实并不准确,在专制主义的内部也有制约皇权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