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联想集团也可以拿它多年90%的高资产负债率来讲“缺钱”的故事。但不太巧的是,其这次选择“讲故事”的地方是科创板,而科创板的重点并不是帮助企业降低高杠杆,这就令联想集团本次想将“35%的募集金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一目的显得尴尬了。
那么,既然科创板的定位主要是帮助科创性企业筹钱推动创新研发项目,联想集团能不能讲好一个“科创”故事呢?
目前来看,联想集团想讲的“科创故事”也并不被买账,反而成为了被重点质疑的一个点。首先,从其前几年的业绩增长路径来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联想集团吃到了一部分PC市场复苏的红利,并不是靠某个研发创新点带来的关键突破。
其次,也有些观点认为,联想集团就是一个“电脑组装厂“,走得是“贸工技”路线。其“材料”来自于广泛的国际供应链,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文字处理,英特尔的CPU,AMD或者英伟达的显卡,西数的硬盘,Realtek(瑞昱)的网卡。这里面的核心材料,无一件是联想原创,甚至其主打的PC品牌——ThinkPad系列,还有x86服务器,都是买来的。
另外,联想集团常年研发投入在3%左右,不仅比可比公司浪潮信息、小米的研发平均值要低,与动辄就高达30%研发费用率的一水儿科创板公司相比,更是显得逊色。
如此看来,联想集团想讲一个颇具“科技含量”的故事也很有难度了。各种“讲故事”的路径都走不通,也令联想想“一鱼三吃”的梦想破碎。
被吐槽“电脑组装厂” 研发人员平均年薪却比芯片公司还要高
除了联想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能力渐显乏力之外,虎嗅在翻看其9月30日长达585页的招股说明书时,还发现了一些值得“玩味”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