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5月12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张羲轮)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记者与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连生并肩蹲在田埂边。乍看连片的青绿麦浪随风起伏。王连生抓起表层土壤,查看这里的墒情。
近日,河南大地烈日炙烤,麦浪翻滚。自4月以来,全省持续高温少雨,叠加频繁大风天气,干热风灾害风险不断升级。河南多地以科技为矛、以统筹为盾,提前谋划并落实落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
干热风:隐形的"烤"验
干热风,被称为小麦灌浆期的"隐形杀手"。据安阳县农业农村局发布的科学防治通知,干热风灾害的判定标准与气温、湿度和风力密切相关:当14时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30%、风力≥3米/秒时,即为轻型干热风;若气温突破35℃、湿度低于25%,则升级为重型干热风。此类灾害会导致小麦植株蒸腾加剧,灌浆受阻,轻则减产5%~10%,重则达20%以上。
当前,河南小麦普遍进入灌浆期,此阶段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干热风最敏感的时期。河南省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厅联合预警显示,5月11日至13日,全省大部将遭遇35℃以上高温,叠加土壤缺墒,干热风风险达到中度以上。如何科学应对这场"烤"验?记者走访发现,各地已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的"解题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