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前几位凭借军伍征战而崭露头角的先辈,相对较为年轻的张之洞并没有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回民叛乱,而是以探花的优越成绩得以赏识。成绩优秀的张之洞在中央任职几年后便下放地方,逐渐成为清流首领。并凭借整顿吏治、治理地方的功绩得以青云直上,不久就成为治理一方的大员。
也许正是因为满腹圣贤学问以及清廷在困危之时对汉臣的提拔之恩,张之洞始终保持着对清廷的高度忠诚。作为唯一一个能够看到革命曙光的四臣之一,张之洞尽管积极参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发表《劝学篇》号召世人向西方学习,但他始终不愿意顺应时代大潮,而是严厉镇压革命活动。
庚子国难后,作为通晓西洋的地方重臣,张之洞这才被招入中央开始执掌国家的未来方向,但面对摇摇欲坠的清廷统治以及内部的争权夺利也深感力不从心。最终,病重的张之洞在病榻前听过摄政王载沣洋洋得意的说"不怕,有兵在"后,哀叹着"国运尽矣",在悲哀中逝世,谥号"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