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汉奸科举不中,投靠西夏誓要灭亡北宋,竟歼灭宋军1万余人

2021-09-28 14:00     360kuai

文|米君,优质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

《宋史》:"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 "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意窥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国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说道北宋和南宋,我首先想到的是岳飞,其次是靖康之耻,然后是赵构和秦桧。而赵构和秦桧可以称之为宋朝的第一第二号大汉奸。但除了他俩,宋朝还有一个大汉奸,却是被宋仁宗给逼出来,这个人叫做张元。友情提示,这可不是导演张元,而是宋人张元。

影星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说这个人,我们首先要说下科举制度,因为本文的男主角和科举有莫大的关系。

01北宋科举,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科举制度据说是起源于隋炀帝杨广,而兴盛于唐朝和宋朝。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个观点就和宋朝的科举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宋朝的文臣地位很高。

中国历史上科举制最科学合理的是唐朝科举,但最鼎盛是在北宋年间。唐朝290年的历史,总共录取了7448名进士,但在宋朝时大幅提升。

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宋太宗在位21年,科举了8次,却录取了1487名进士,而他的儿子宋真宗在位25年,科举12次,录取了1760名,到了宋仁宗时期,科举13次,录取4561名,光着祖孙三代录取的人数就超过了整个唐朝。

但由于宋朝重文轻武,极力笼络知识分子,文官过多,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也就是王安石提过的严重的冗官问题。具体表现为:宋朝大幅增加官僚数量,两宋的官吏队伍空前庞大臃肿,行政效率极低。许多官员侯缺久,生活苦难,一旦到任,"侵渔求取,无所不为",剥削无所不至。而且宋朝文人大多眼高手低,没有执政的能力,北宋国力弱小跟这个关系很大。

02宋仁宗在科举上的失误,给宋朝制造了一个大敌人‍

科举虽然是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依然会有人才漏网。比如写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唐朝起义军黄巢就是科举落榜,清朝的洪秀全因为科举不中才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而被誉为宋朝第一仁君的宋仁宗也出现了失误,给自己送了一个大敌。

张元,为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生年不详,是宋仁宗时期的人物。他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才华出众。但他存在个问题,写卷子不行。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的科举实际上非常的人性化,比如考官有很大的自主权,能选出那些虽不长于文词却德才兼具的士人。但是在宋朝,科举只参考答卷的文字功底,不在乎是否思维敏捷。所以宋朝几百年出的人才净是司马光、苏轼这样的文化大家,但是,并不是处理国家大事的人才,虽然出了王安石这样的改革家,却又被司马光之流迫害。

苏轼

而张元显然没有苏轼那样的文采。张元曾写过《咏雪》一篇:"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个诗作可以看出来,张元的诗歌才华确实很一般,不如黄巢,离苏轼的文学水准就差得更远,但是这个志向也是非常的远大。

张元屡试不第后,曾在边关吟诗大哭,希望以此引起边疆将领帅的重视。将领虽然接见了他们,但却没认可他的才华。失落地回到家乡后,张元因为一些事情被县令打了一顿。这使得张元精神受到了刺激。他认为,他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却被昏庸的宋朝视而不见,报国无门。腐败的宋朝不值得他的忠心,为此他决心投靠西夏,誓要灭亡北宋。

03张元投靠李元昊,竟然一战消灭1万余宋军‍

张元一气之下投奔西夏。他为了吸引李元昊注意,故意在酒楼冒犯李元昊的名讳。西夏官兵抓了他们,但李元昊交谈后,认为张元是一个治国之才,就释放了他们,并且委以重任。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即任命张元为中书令。

张元在宋朝不能为国效力,却成了李元昊的得力助手和国师。在他的策划下,对宋朝发动了四场战争,全部一北宋战败落下帷幕。

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战,张元辅助西夏击败北宋,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获胜的张元提诗讽刺北宋宰相韩琦,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以杀害同胞自鸣得意,张元的心思也是挺歹毒的。

张元常劝说李元昊:"攻取汉地,令汉人守之,这样才能扩大疆域,财用充足。"但李元昊没有被汉化,依然是带领军队掳掠而还。因此,虽然取得胜利,但国力越来越弱。后来,西夏无法战胜北宋,北宋又没有能力消灭西夏,就签订了庆历和议,李元昊向北宋称臣。张元自知灭宋无望,郁郁而终。

实际上,如果他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去辽国比西夏更合适。可他偏偏选择了西夏。

04张元叛国‍之后,‍宋仁宗改变了科举制度‍‍‍

根据宋朝学者王栐的著作《燕翼诒谋录》卷五记载;在发生了张元叛宋投夏之事后,给宋庭带来极大震动。宋仁宗痛定思痛,改革了科举录取制度。公元1057年,宋仁宗取消了当时科举进士中的殿试实行末位淘汰的录取制度,而对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以防止再出现张元这样的叛国事件。

05如何看待张元的叛国事件?

我们该如何看待张元呢?

首先,张元叛宋投夏,并残害自己同胞的行为确实是"汉奸"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明末清初范文程投靠努尔哈赤如出一辙,被世人唾弃。其次,他满腹经纶却不能被宋朝发现,也说明了宋朝选拔人才制度的重大缺陷。他们不能发现人才。

宋仁宗被吹嘘为"一代圣君",但是他治理下的北宋却是一个弱国。何为人才?治国安邦是大才,比如王安石,比如张元;能治理州县也是人才,比如苏轼等人;而能写《资治通鉴》也是人才,比如司马光。

当时北宋和辽朝、西夏对立,纯粹的文化兴盛有何意义?北宋被辽朝吊打,甚至打不过西夏,好不容易王安石要摆平西夏,却又被司马光统统放弃。张元的谋略是非常的厉害的,如果宋仁宗能够发现他,怎么会出现好水川之败,怎么会葬送数十万北宋将士?对北宋来说,司马光这样的文人,不是人才,而是国家的罪人。欧阳修、富弼、韩琦、文彦博皆是饱学之士,但对于国富民强却一概不知。

终宋一朝,几乎没有一个明君,自赵光义开始几乎全是庸君、昏君。可以说,宋朝皇帝的治国能力,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弱的。张元的出现。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北宋的悲剧。更悲剧的是,宋仁宗没有反思,为什么我不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