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齐王刘襄和他的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在诛吕政变中就显得十分积极,并且一开始就是奔着皇位去的,刘章、刘兴居在京城充当内应,刘襄在齐国夺取兵权,率军起事,并且借机吞并琅邪国。结果招致了琅邪王刘泽的怨恨和军功阶层的警惕,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
历史上还有一些皇帝,是通过强行争夺的方式登上皇位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虽然他们的皇帝都当得不错,但是都因为得位不正而背上骨肉相残的骂名。而汉文帝比他们要高明得多,因为人失我得不在争,所以就没人能说闲话。
无为而治的另一关键在于知进退,也就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力量的对比,采取最恰当、最稳妥的方式缓和矛盾,积蓄力量,等待发难的时机。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汉文帝处置军功阶层问题上。
汉文帝登基后,实际军政权力仍然牢牢掌握在军功阶层手中,他自己的亲信力量十分微弱,军功阶层的一些首脑,比如周勃,对他十分傲慢。对此,汉文帝并没有天真地以为当上了皇帝就可以随意处置朝臣,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力量强弱不成比例。于是,就对军功阶层加以安抚、礼遇,比如下嫁公主给周勃当儿媳。
等自己力量稍稍巩固后,就想方设法促进军功阶层内部的分裂,比如周勃与陈平就因为文帝的一番问话而关系破裂。等到军功阶层部分首脑老死后,再借机发难,把功臣们赶回自己的封地去,然后对其中的个别领袖实行严厉打击,比如一度把周勃关进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