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承雍:如何理解唐朝的世界性?

2023-11-16 12:02     360kuai

学术界往往爱将秦汉与隋唐类比,特别是"汉唐"作为同一循环的连称,频频使用于历史文化的学术著述中。因为汉与唐同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统一王朝,如果说汉朝是杂糅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各种要素,继秦帝国之后将各种矛盾化解在统一基础上建立的王朝,那么唐朝则是融合南北朝时代产生的各种要素,在隋帝国统一南北基础上建立的又一个王朝,所以汉唐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从立足于当时"超级大国"的世界性来观察,就会发现汉与唐在本质上是差别很大的王朝。其差别是:汉是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朝代,由境外迁入的人口很少,混杂周边其他民族血液的人口也较少;而唐则是南北朝"五胡融华"后大幅度民族更新的朝代,仅北方境外部族内迁移民就至少在二百万以上,唐人血管中流淌着其他民族的血液。汉代经常遭到匈奴的侵扰,但匈奴掠夺后还会回到草原上生活;唐朝也不断受到突厥等边族的抢掠,可是周边邻族纷纷内附迁徙中原聚居。汉朝还没有强大的威慑力和文明魅力,建立对周边诸国的宗主权、仲裁权,其史书记载的"天下国家"有着较具体的意义;而唐朝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不仅建立了皇帝与"天可汗"的双重崇高地位,而且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各国首领前来贡拜。汉朝国力富足是以官方积聚为代表,《汉书·食货志》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唐朝国力强盛则是民间普遍充足,《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玄宗时 :"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汉代管理西域设"都护""长史",统领督察诸国,范围最远到达葱岭 ;唐代统治西域也设有安西四镇和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稳定地设在龟兹王城近百年之久,范围越过葱岭以西到达吐火罗和波斯以东。

以上这些差别不仅是由于汉唐两个时代的国际关系不同,也是由于汉人与唐人对周边各族的民族意识不同。天可汗唐太宗曾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并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汉一戎夏"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歧视偏见和民族界限。这也正是我们要用"世界性"来表述唐朝的关键,因为"世界性"不仅指要开放实际的国境边界,也指要摧毁心理上观念和民族间的壁垒。从世界整体结构来看,各民族的互相影响和各国间的自由交流,既可以使一些中心强国自身综合实力得到增长,也可以推动邻近国家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超级"帝国"唐朝在亚洲正是起了这样的巨大作用。

让我们对唐帝国的世界性做一具体的分析。

笔者认为,唐朝广阔的疆土,使它在战略上必须重视民族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不仅要建立防守反击的边界体系,还要以综合国力参与境外角逐,甚至争夺亚洲霸主地位。作为当时的一个"超级大国",唐朝非常注意中外交流,密切国与国之间的联系。除与中亚的康国、安国、石国、曹国等维持朝贡关系外,新罗使节到 唐长安 89次,阿拉伯大食使节进入长安约有 39次,拂菻(拜占庭)使节有 7次,师子国(斯里兰卡)使节有 3次,日本遣唐使有14次,林邑 24次,真腊 11次,至于史书记载次数不详的朝鲜(高丽、百济)、婆罗门(印度)、泥婆罗(尼泊尔)、骠国(缅甸)、波斯以及西亚、北非诸国,遣使来朝也非常普遍,因此唐人的视野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开阔。唐朝法令规定:"凡蕃客至,鸿胪讯其国山川、风土,为图奏之,副上于职方,殊俗入朝者,图其容状、衣服以闻",并要求外国使者说明道路远近、国王姓名等。对外国使节的往来迎送也有明确规定 :"诸蕃使往来道路,公私不得养雇本蕃人及畜同色奴婢,亦不得充传马子及援夫等",不允许唐朝地方政府和私人雇用外国使臣携带的随从以及侍候奴婢,这样既保证外国使节的旅途往来人力,又防止向外国泄露唐境内重要情况。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