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一出,天下震惊。以法国为首的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同时在1870年6月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港。面对外国的长枪大炮,大清朝廷迅速做出反应,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前来调查事情始末。曾国藩当时正在休病假,皇帝也知道此案是一个烫手山芋,任谁也难调天下人之口,是以在下旨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命令的口吻,而是问曾国藩的身体是否可以胜任,如果可以就前往处理。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曾国藩自行选择。
他身边的人听说他要参与这件事,"阻者、劝者、上言者、条陈者纷起沓进",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他的幕僚史念祖所说:赴天津办案"略一失足,千古无底"可见此事的凶险程度。
曾国藩为官多年,怎会不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呢。但他考虑再三,为了帮国家排忧解难,毅然决定前往,甚至在走之前给儿子留下了类似遗嘱的书信:"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颇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豪情",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