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时07分,陈女士的朋友从家中拿了干净的衣物回到医院。喜茶员工在急诊门口告诉她,再次和供货商口头沟通下来,样品的成分不是“正己烷”而是其他两种化合物,同样无法提供书面材料。
“我朋友坚持要拿到化学式成分交给医生协助判断毒性,最终他们才将两个化学式通过微信发给我朋友,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聚二甲基硅氧烷’。”陈女士回忆,但当时的她已经完成了洗胃在抢救室输液。
8月30日,输完液的陈女士在14时左右离开医院,由于所走的门不同,再加上身体虚弱,未能与在医院等候的喜茶员工面谈。
9月1日,陈女士发给记者的与喜茶负责人的短信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