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的地位:刘穆之就是刘裕的"萧何",不仅是刘裕身边最重要的心腹和谋臣,也是刘裕最信任的人,他出外作战时,后方大本营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刘穆之管理。因此刘穆之不仅替刘裕镇抚后方,同时也为他保障后勤,他的病逝顿时让刘裕失去了依靠。感觉后方不稳的刘裕只得放弃继续对西北用兵的打算,只得班师回朝。而北魏的官方史书《魏书》中记载的刘裕急于篡位的说法在史学界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毕竟北魏曾经被刘裕大败,双方是有仇怨的。而且刘裕退兵之后并没有立即篡位称帝,而是隔了两年才篡位登基。而且当时刘裕退兵并没有直接回到东晋的首都建康,他只是退到了他的北伐大本营彭城。最后就是关于刘裕本人失去进取心,取得了第二次北伐胜利建立了功勋见好就收,马上班师回去篡位的猜测也不可靠,毕竟刘裕在北伐前的功绩已经足够篡位,他在东晋朝廷的实际权力也足以篡位,北伐根本不是他篡位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知,刘裕从关中退兵的直接原因就是刘穆之的去世,感觉后方没有值得托付的心腹坐镇,所以刘裕不得不班师回朝。
刘裕的最大敌人:时间和生命
刘裕在退兵之后,甚至在关中地区得而复失之后,他仍没有放弃北伐。即使他已经成功篡位建立刘宋政权,他也依然在准备新的北伐。只是天不假年,他在退兵三年后就因病去世。
前文已经提到,刘裕的北伐已经取得了"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的成果。他建立的刘宋政权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盛的政权,即使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政权在当时都不能与之相比。但是刘裕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争取更大的胜利或者说统一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