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为何功败垂成(2)

2025-03-31 15:42  360kuai

刘裕在击败恒温之子桓玄的叛乱后,就已成为东晋王朝的实际控制者,在逐步平定内部反抗者后,刘裕将征服的目光投向了北方。

刘裕的第一个目标是盘踞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南燕政权。这个从后燕分化出来的割据政权,当时控制的地盘仅仅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大部和江苏的一部分,实际上只是一个夹在北魏和东晋之间的小国。但是这样一个小国也不安分,打不过北魏的铁骑就想南下欺负一下素来软弱的东晋。但是此时的东晋已经是刘裕执政,在得知南燕入侵袭扰的消息后,他在公元409年出兵北伐,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灭亡南燕。刘裕的第二次北伐的目标是占据关中的后秦政权。鉴于后秦政权在与匈奴人赫连勃勃的胡夏国的征战中屡屡失败,实力严重受损,刘裕就积极备战,准备一举收复长安和洛阳两京之间广大国土。公元416年,后秦皇帝姚兴去世,他的儿子为了争夺帝位发生内乱,刘裕乘机发兵北上,同时进攻关中和河洛地区。这次北伐虽然不如第一次灭南燕时那么顺利,但是刘裕指挥七路人马不仅成功灭亡后秦,收复两京,将关中到山东的所有国土全部收复。而且还重挫了盘踞在河北的北魏政权,使得北魏政权不敢南侵。但是在占据关中后不久,为刘裕镇抚后方的刘穆之病逝,感觉后方不稳的刘裕只得班师,第二次北伐结束。刘裕班师之后,留下了次子刘义真和大将王镇恶等人留守关中,可惜不久之后留守关中的诸将发生内乱,刘裕刚刚收复的关中得而复失,被匈奴赫连勃勃的胡夏国占据。此后刘裕直至去世也没有再发起新的北伐。但是刘裕的两次北伐都取得较大的战果,而且即使失去了关中地区,刘裕仍然得到了从潼关以东到山东半岛的广大领土,史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这样的成绩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已是无人可比了。

刘裕退兵的无奈

关于刘裕退兵的解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魏书》中记载的刘裕急于回朝篡位,因此在收复关中建立功勋之后就急忙回师。另一种则是《宋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的,刘裕本不打算退兵,他正准备以关中为根本,继续对西北等地用兵。可惜此时他最重要的心腹和谋臣刘穆之病逝,无奈的刘裕只得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