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孝孺是明代初年著名学者宋濂的得意门生,也是明朝当时的大儒之一,他博闻强记,才思敏捷,且非常擅长治国之论,在洪武二十五年还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
1398年,朱元璋逝世。由于皇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将其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在他的孙子朱允炆的身上,并指定朱允炆继承皇位,史称建文帝。朱允炆刚刚即位之时尚且年幼,况且有着这么多能征善战的叔叔辈王爷,他们对于这个刚即位的皇上当然是诸多不服,而朱允炆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于是广招贤士,四处纳揽治国之才。就这样,方孝孺被朱允炆招至南京,并委以重任。此时的建文帝年纪尚幼,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因方孝孺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辄以咨之",而方孝孺也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
朱允炆此时虽然年幼,但也是雄心勃勃,加上这帮招揽来的贤臣谋士,在国家大事层面上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其后来因采纳齐秦,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引得藩王们蠢蠢欲动,其叔叔燕王朱棣更是拉起"靖难"的大旗直接将皇位夺了过来,朱允炆本人也不知所踪。
因为朱棣此番夺得的皇位"其名不正",所以很容易被世人所诟病。很多大臣表面上臣服朱棣,但心里还是能盼望朱允炆能够重新夺回皇位,以方孝孺为首的旧派大臣更是宁死不从,坚决不承认朱棣这位皇帝。事实上,朱棣夺得皇位后最想杀的就是他方孝孺,因为当初就是他帮建文帝写的讨逆檄文,将朱棣贬得一无是处,但谋士姚广孝却认为此人是"天下读书得种子",杀不得,方孝孺也得以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