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顺"还可以理解为清朝皇帝的年号"顺治"。顺治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个皇帝,清朝既然已经建立了政权,并且,制定了年号,那么,大名自然也就被取代,大明的基业自然也就到此为止。
所以说,我们从这三个角度理解遇顺而止都是合理的,都能够逻辑自洽。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必须要明白,所谓的"遇顺而止"的传说,其实,最早是在清朝人邓士友的典籍《国朝要典》中发现的:"高庙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而止。"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所谓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后来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给民间百姓洗脑,解释自己夺取明朝政权的合法性,不能真的以为刘伯温具有通天彻地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