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朴正熙宣布《汉字废止宣言》后完全终止了汉字教育,却在反对派、以及强烈的舆论反对压力下,不得不在1972年中止了废除宣言,加之小学完全中止汉字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汉字的门槛,虽然汉字重新进入中高等学校课堂,却并非必修科目,与考试成绩毫无关系,致使学生完全没有学习汉字的必要;倘若小学老师私自教授学生汉字,将因不配合教育政策而被处罚,甚至免职。
随着谚文专用的不断推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第一批基本未接受汉字教育的"谚文时代"步入社会,与此同时报刊、书籍当中的汉字比例不断减小,最直观的便是报刊时间由汉字转为谚文;为迎合市场与倡议,各个出版物不得不降低汉字使用率,坚持使用汉字保证准确率的书籍则面临无人问津,甚至无法出版的局面。
尽管韩国并未直接全面禁用汉字,但采用的"温水煮青蛙"策略却十分奏效;随着汉谚共用派领袖南广佑的去世,谚文专用派愈发占据上风。
表面上谚文推行十分成功,但背后的隐患却即将显现,在日常生活以及学术资料的查阅中,"谚文世代"发现自己对汉字一无所知,甚至连博物馆中的书法、古籍都十分陌生,只能凭借谚文翻译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