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食物最为有名的故事,莫过于《晋书》里记载晋惠帝的名言:"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至今都让人啼笑皆非。在古时候,遭受饥荒的百姓们,宁愿啃树皮吃草根,也不去捕鱼这件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当发生饥荒时,一些深居于大山村的百姓,其生活环境的周围本身就物产丰富,田地里所产出的粮食,也并不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一些村民更是以打猎为生,即使在饥荒年代,村民们的生活基本上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但是绝大部分居住在北方平原地区的村民,他们赖以生活的食物来源,几乎都来自于耕种的土地里。并且这些村民还需要缴纳地主的租金,以及官府各种花样繁多的杂税。如此一来,一家人每天都难以吃上几顿饱饭,生活很快就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