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未参与过此次博望坡之战。从《三国志》对此战的描述来看,此战发生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前后,而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隆中却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这也就意味着博望坡之战与诸葛亮并无关系,此战的获胜完全是刘备的功劳。小说作者之所以虚构了这一故事情节,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因此,作者才移花接木,将功劳全部移植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在小说中描述的此次博望坡之战中,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夏侯惇的副将夏侯兰。此人的名气不好,刚刚出场就死于张飞之手。那么,这个人物又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还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