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要修永乐大典?若无永乐大典,二十四史可能变为二十三史(4)

2022-12-11 14:19     360kuai

明朝时局稳定,天下富庶,所以具备重抄的条件。在徐阶的努力之下,重抄的官员工作条件极为优越,不仅每天有没事美酒,更有浆果辅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抄官员可以不上早朝,同时能拿到重抄津贴。官员的积极性极度激发,但可惜的是朱棣时期的书法家造诣较高,嘉靖年间的抄本字体上稍有逊色。隆庆初年完成抄录时,世间流传的《永乐大典》应该正副本两套。

众所周知,如今世间流传的《永乐大典》仅剩嘉靖年间抄本,且全文剩余不到全书的百分之四。清代后期,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此次侵略带来的不仅仅是圆明园的毁灭,还有保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外国侵略者对于珍宝仅抱有两种态度,一是带走,二是毁灭。而《永乐大典》则是后者。在这之后,珍本仅有极少部分被转卖各国。如今传世的仅剩400册左右,且无一例外俱是嘉靖副本。

此时,对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必然存在,但是全部归咎于帝国主义侵略者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实际上在康熙年间,我国记录的副本就已经少了一千多册,而正本也早早杳无音讯。乾隆爷编纂《四库全书》概念初起时,所记载的《永乐大典》只存9881册,而光绪二十六年所记载副本存量更是不足800册。所以,八国联军对于《永乐大典》的损毁仅在400册前后,而更多的是被朝廷官员内部腐蚀殆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