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捻之乱”后,内外交困,清朝是如何硬撑半个世纪?(3)

2024-03-04 16:22     360kuai

"发捻之乱"后,清朝不但继续面临因土地兼并而存在的"农民问题",还得防御来自欧美列强之侵略,可谓是内忧外患、内外交困。然而,大清很幸运,正好赶上工业化之浪潮,并及时抓住了机会。在镇压"发捻之乱"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意识到西方武备之先进,认识到了工业化之重要性,于是决定效仿欧美,搞"洋务运动",以挽救大清。随着洋务运动开战,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遍地开花,民族资本主义强势崛起,中国逐步从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这是一个巨大历史进步。洋务运动,给破产小农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因土地兼并而造成之社会矛盾;人民生活不说富庶,可相对于农业时代,他们已经有了更多谋生机会,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如此,阶级矛盾缓和,大清得以续命。

03.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末日帝国的自我革新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列强掀起瓜分中国之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梁启超等清朝内部进步势力纷纷要求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走宪政道路,挽救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之努力,得到了光绪皇帝认可,"戊戌变法"因之而起。政治上,开放言路,允许官民建言献策;精简机构,裁汰冗官,提高办事效率;任用新人,提拔具有现代意识之知识分子。经济上,强调工业立国,奖励工商业发展;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鼓励私人开办工厂,支持民族资本主义,为其提供必要政治服务。军事上,编练新军,效仿西洋兵制,强化部队战斗历。文化教育上,废除八股文,兴办学堂,建北京大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