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捻之乱”后,内外交困,清朝是如何硬撑半个世纪?(2)

2024-03-04 16:22     360kuai

汉族地主势力崛起,满蒙贵族衰落,给垂危的大清帝国注入新鲜血液,再续命近半个世纪。大清开国以来,汉族地主备受压制,如今崛起,自然要充分发挥自己能力,报效朝廷。王恺运《湘军志》所云:"文宗忧之,诏湖南治团练善后,以乡人副巡抚,湘军始萌芽矣。方围城时,官吏仓皇,治军劣愈于武昌、安庆。其后湘军日强,巡抚亦日发舒,体日益尊,至庭见提镇易置两司,兵饷皆自专。湘军则南至交趾,北及承德,东循潮、汀,乃渡海开台湾,西极天山、玉门、大理、永昌,遂度乌孙,水属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海。自书契以来,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可知,大清帝国后期,汉族地主成为王朝之柱石。

02.洋务运动,工业化背景下,社会矛盾适当缓和

以小农经济为立国基础的封建王朝,大量自耕农长期存在,是帝国得以延续之根本保证。然而,在土地有制背景下,土地转移、买卖经常发生,小农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将手中少量土地典卖给地主、商人,此为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富人之手,小农纷纷破产,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等极端不公平之社会现象。如此一来,一旦遇到灾荒,小农家破人亡,朝廷因无法征收赋税,财政瘫痪,无法赈济济民。此时,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爆发,而朝廷军队却因军饷不足,不卖力镇压,王朝陷入绝境,随之被推起义军翻。东汉、唐朝、元朝、明朝等盛世王朝,压垮他们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农民起义。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