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制度到底是什么?为何在明朝重臣张居正和高拱都曾参与其中(3)

2021-07-09 17:00  360kuai

不过经筵制度真正的被确立还是在明英宗时期,那个时候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上书请求给小皇帝开设经筵得到了当时的太皇太后的支持,自此后经筵官才正式的设立。那个时候规定了一个月有三次固定的讲经说史时间,分别是每月的初二、十二和二十二,而如果遇到寒暑月便罢免,这叫做月讲。

既然有了月讲,那么就有日讲,日讲就像是我们现在的日常上课,每天上课肯定比一个月上个两三次课接受的知识要多很多,日讲确实也比月讲所授的要多,可以说日讲才是皇帝真正的知识来源。

经筵之中所说的书目也不是随随便便选上的,大都是经过了内阁还有皇帝自己的筛选之后才能够登入这个目录,这些书中包括着些什么呢?"凡天下政事典章,得依经比义,条列陈奏,以稗圣学",所以说明代的经筵十分的注重皇帝去学习古代君王优秀的品格。所以说明朝很喜欢用《大学衍义》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之中讲述了很多的帝王之道,而这些帝王之道,也就是君德获得了明朝从皇帝到大臣的一致认可!除了《大学衍义》这种说君德的书以外,皇帝还要学什么呢?儒家经典是肯定要学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与历代治乱兴衰相关的内容,这属于重点。

这个经筵官也不是随便选择的,因为要和皇帝经常的接触,尤其是小皇帝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亲近之人的影响,所以经筵官一般是"必选正人,用之君德,方有成也",所以说你光是学问好也是不行的,人品也要相当过硬才能过成为皇帝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