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返回百里滩时,先去了天津盐道衙门。元芳趾高气扬地亮出亲王的名帖,张口借一万两银子,说要在百里滩开最大的滩晒盐。盐道衙门也不是白吃饭的,思来想去,不借给他吧,亲王的名帖摆在眼前,这俩人一定有来历。最后答应借给他们两千两银子。拿到银票,元芳更加得意,看来,亲王的名帖是无价之宝啊。
元芳有了银子,回到家盖房置产业,锦帽貂裘,十里八村的人谁不刮目相看?元芳名声大振,可谁也不知道他的底细,很多有钱人都主动巴结他。元芳心中早有打算,他给每一个巴结他的人都看过亲王的名帖,让人觉得他李元芳手眼通天。
这样,一年过去了,李元芳认为时机成熟,就大大方方去找芦台县最大的商号。
芦台的王掌柜名声大得很,芦台有商号,全国好几个地方有买卖。王掌柜为人仗义豪爽,只因年岁大了,回到老家芦台享天伦之乐。王掌柜见李元芳手上有名帖,又有派头,加上他嘴上会说,也想结交这个后生。当元芳把借钱的事讲出,王掌柜连声说好。王掌柜说,芦台距百里滩不远,他上了年岁,不能亲自闯荡了,想让元芳做兄弟,用多少钱一句话,让手下人给元芳送去。李元芳见王掌柜如此慷慨,大哥长大哥短,千恩万谢。
李元芳有了铁靠山,又得了王掌柜送来的两万两银子,开滩的钱不发愁了。他雇来几百个民工,干了整整一年,在荒碱滩上开了一片盐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