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组织 “六扇门”在明朝是怎样的真实存在?(2)

2021-08-26 07:36  360kuai

明朝在京的刑狱衙门分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统称三法司,此外,还有一个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的锦衣卫。而为何明朝的刑狱衙门会被称为"六扇门"?这与古代衙门为了显示威严、气派有关。

衙门以门为名,在这个建筑群里,门户的意义无需赘言。衙门中最重要的,是中轴线上的大门、仪门、宅门,每门各安两扇黑漆门扇,合计六扇,所谓"衙门六扇开"就是如此,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三法司衙门就有了"六扇门"这个称呼。

六扇门":三法司的由来和发展

早在战国时代的法律著作《商君书·定分》中,记载:"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这就是后世"三法司"之称的来源,也是在律法刑狱体系中三权分立的早期体现。

明初,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组成的三法司,形成了以刑部为主的审案流程,刑部代替了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自洪武元年(1368年)被明太祖朱元璋初置之时,就已具备了"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的职能,"掌天下刑名"所指的,就是前代由大理寺所掌控的律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