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杨戏说士仁因"怨兴司官",就"不顾大德",意思是"仅仅因为和主将(关羽)关系不好,就做出背叛蜀汉这种违背大德之事",然而杨戏的记载,也并没有什么新认识。况且,杨戏在这里带有明显的立场,他是以嘲讽士仁为主的,并不客观。
因此,由于士仁相关记载太少,所以只能认为,关羽之所以与他关系糟糕,就是因为性格不合,以及士仁没什么本事。而这里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天性不合。
捎带一句,所谓"士仁"和"傅士仁"这事儿,是这样:《三国志》中的记载,全部都是"士仁";到了《资治通鉴》那儿,就成了"傅士仁",《三国演义》因袭《资治通鉴》,皆作"傅士仁",我们熟稔的是《三国演义》,所以我们也习惯了傅士仁这个名字。但压倒性数量的学者,统统使用"士仁",而非"傅士仁",所以,我提到他,也使用"士仁"。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涉及旁的话题,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