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纪录年年破,到底谁还在装作没看见?
说实话,六月的天还没怎么喘口气,就已经把中国大多数人的耐心和汗水都榨得七七八八。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哪家媒体的标题党,这就是中国气象局在6月27日那场新闻发布会上赤裸裸丢出来的数据。
全国平均气温21.1℃,偏高0.9℃,跟2022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六月最热。你以为这只是个数字?全国102个气象站的6月最高温都干破了纪录,重庆潼南那41.4℃,四川合江40.7℃,都冲上了40℃,这种热,谁还敢说"夏天不过如此"?
其实,气温飙高只是表面,背后还有更扎实的麻烦。降水分布"东多西少",东北、华北北部、长江中下游、华南南部全是雨水的主场,梅雨区雨下得比以往多了五成到两倍。
湖北、安徽、新疆这些地方,降水量的排名直接刷新了历史。可还没完,暴雨、洪水、极端天气轮番上,江河水位暴涨,怀集段居然千年一遇洪水,谁敢保证自己是安全区?气象局的数据都摊开了,怎么还有人觉得"年年不都差不多"?
再看看台风。今年的第一个台风"蝴蝶",生成时间比常年晚,登陆倒是早,海南才喘口气就被正面撞了一下。
而气象局话说得明明白白,七月这波台风不会善罢甘休,西北太平洋、南海海域4到5个台风蓄势待发,比往年还多。2到3个台风会登陆或者直接影响中国,华东、华南是重点,北方这次也别想置身事外。
谁家还在幻想"台风离咱远"?今年就等着被现实上一课。
气候变暖这事,谁还在装糊涂?这不是国外环保组织喊的口号,是国家气候中心把《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直接摊桌上。
2024年全球地表温度又是新高,2015到2024年,十年最暖十年。极端天气、气候风险,这几年不光用听的,也用身体感受过了。有人还在嘴硬"这不就是夏天么",那你不如问问新疆人,1961年到现在,这次的热到底有多扎心。
说数据容易麻木,咱就说点身边的事。今年那几场暴雨,南方江河多地都超警戒线,怀集段搞出个百年一遇洪水,救援队都快成常驻嘉宾了。
吉林、湖北这些地方,30个气象站的六月降水也破了纪录,农田成了泽国,城市排水系统天天考验极限。你说,这是不是"气候变暖"带来的"新常态"?还是只是"偶尔极端"?
台风和暴雨,不信你不怕。气象局都说了,七月东北、内蒙古西部、华北、华中北部这些地方,降水还要比常年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北部这些地儿,雨多两到五成。
别把"防汛预案"当成空话,别等水进了院子才想起疏通下水道。台风来了,准备手电、食物、水,这些年年重复的提醒,等真出事了才知道有多重要。
其实,气象部门、应急部门该说的话都说了,台风不是闹着玩的,暴雨不是可有可无,次生灾害山洪、滑坡、泥石流这些,年年都在伤人。
农田积水、城市内涝,真不是"天灾"这俩字能一笔带过。谁还在说"习惯了",那你就等着下一次高温、下一场大雨再来教做人。
说到底,高温纪录年年破,极端天气年年多,气象局数据越来越直白,蓝皮书也一页页更新,可总有人觉得"离我远",或者"没办法"。
可实际上,气候变暖不挑人,台风不挑城市,洪水不分南北。家门口的水涨了,屋里的温度上来了,谁都逃不开。
这事儿,真没啥"好总结"的。气象局新闻发布会说得很明白,数据都摆那儿了,谁还想装聋作哑?该做准备的赶紧做,该通水渠的赶紧通,该买手电的赶紧买。
别等热浪和暴雨砸到头上,才想起"气候变化"这回事。日子还得过,天还是那么热,雨也还会下,能做的,就是别再装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