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历史来源,科举制被誉为第五大发明,是巩固政权还是出路?(5)

2023-03-02 12:59     360kuai

据记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寒窗苦读终有回报,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中乙科,走上仕途之路,功成名就后,认宗族迎母归,若无科举制,范仲淹这一生只能浑浑噩噩地度过。

元朝时期,战乱不断,科举制曾停过两次,但这也阻挡不住文人墨客对科举的追求。元代宫天挺有诗曰"朝闻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由此可见,科举为寒门子弟构画了完美蓝图,已成为他们的唯一出路。

明朝时,科举制倍受重视,考试制度也趋于完善,共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步。明朝专注八股文和四书五经,表面上系统了科举内容,实则限制了文人的思考方向,自此,文学再无百花齐放一说。万历七年,明太祖下诏毁天下书院,很多寒门学子无书可读,只能放弃科举一途。

此时朝廷对商业的重视,也为寒门子弟打开了另一出路,再加上各党派明争暗斗,宦官横行,茶毒百姓,朝政呈现一派糜烂,有志气的文人对朝廷彻底失望,宁愿归隐也不出仕,科举制逐渐衰退。渐渐的繁衍多年的科举制便成了文人骚客争名逐利的工具。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