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终之前,安排曹参接任萧何,之后曹参萧规曹随,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一切都不作改变,然后自己整天喝酒,于是不仅群臣不理解,连汉惠帝困惑不已,还曾当面责怪相国不治理国事。其实,曹参并非不治理国家,而是顺应形势的无为而治,大乱之后必须要休养生息,加之刘邦、萧何制定的法令已经完善明确,还为何要去折腾呢?一旦折腾,反而可能让事情更糟糕。
汉朝无为而治思想,实际起源于曹参,而中国历史上真正无为而治并取得惊人成效的,只有曹参一人。除了曹参无为治国之外,汉初前几位皇帝也继承无为而治思想,70年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文景之治,让汉朝富裕了起来,国库粮食成堆,串钱的绳子都烂掉了,为汉武帝北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
可见,曹参看似是一个善于承前的人,但并非无原则地承前,其前提条件是服从真理。所以,当汉惠帝质疑他无所事事时,曹参敢于指出问题所在,坚持真理。更为重要的是,能顺应时代要求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并让汉朝执行70余年不变,曹参水平又怎么可能差?
因此,韩信副手的基本条件是:服从命令,严格执行、高效完成,性格沉稳,甘做绿叶。通过曹参一生来看,任何时候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服从正确意见,高效地完成自己该做的工作。事实证明,曹参完美地配合了韩信,让韩信才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反过来说曹参才是韩信最重要的部下。刘邦非常善于用人,让曹参配合韩信,或许就是因为这方面的考虑。
可见,曹参不仅是一位执行天才,而且精准地把握了时代需要,实践了无为治国思想,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曹参是一个真正的大智慧,看似配合韩信、无所事事治国,没做什么惊天动地大事,但实际上时刻都走在正确道路上。所以有学者指出,曹参对汉朝的贡献,不下于萧何、韩信、张良,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汉朝开国功臣。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