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忠明也希望带着家人离开这里,但他又发愁,“能搬去哪呢?要是去城里,得有房子住,有固定的收入,我也不会什么手艺,怎么养活父母和孩子?”
对赵平来说,作为监测员,目前能做的是尽可能保证村民的生命安全,至于农作物,只能“听天由命”。
9月中旬,一名监测员自家的7亩玉米地被群象破坏了近一半,虽然政府为他们投保了亚洲象公众保险,但理赔额度并不高,不足实际损失的三分之一。勐阿镇黎明农场的老人吴秀娥家种植着十余亩甘蔗地,五六月份的时候,一头独象在甘蔗地里睡了好几晚,压坏了近4亩甘蔗。原本1亩地能挣3200元,那次她家损失了1万多元。“而按照保险标准,一亩地仅有800元补偿,我们去地里干活,看到那些被压倒的甘蔗都忍不住掉眼泪”,吴秀娥不停小声嘟哝着,“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大象搞掉的也太多了”。
也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作物而死于大象脚下。一个从福建来勐海承包香蕉地的老板,在凌晨2点多发现象群在吃肥料后从楼上下来驱赶,被群象围攻致死;2018年,一对夫妻为了及时抢收茶叶,在山腰采摘时,一头距他们200多米的母象从山顶下来攻击,妻子丧生。
普宗信向深一度记者回忆,在事发前一天,他已经用无人机上外装的喇叭通知采茶的夫妻附近有野象活动,尽快撤离。普宗信无奈,如果村民不听劝,监测员也没有办法强行禁止他们进入野象活动区域。
“老百姓也不容易”,有村民感慨,勐海盛产普洱茶,对于采茶人来说,茶叶发出嫩芽后在一周内若不及时采摘,就会变老卖不出好价钱,并影响下一茬茶叶的生长。而这,是不被保险计入在内的隐性损失。
李中员表示,由于政府财政拨款有限,投入的保费不高,补偿标准也一直提不起来,“几乎是保险公司收我们多少钱,就赔多少,他们也没有钱赚”。
大象在村民的田地里觅食(图/勐海县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