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谦实习记者/周雪怡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破坏田边村民的房屋(图/勐海县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那群一路向北的野象距离昆明只有两三公里了。据澎湃新闻报道,按目前野象群的迁徙路径,预计将于今日下午进入昆明市晋宁区。
当十几头庞然大物进抵一座省会城市后,人们才惊觉,野生象群距离人类的生活圈子并不遥远。但回溯历史,野生亚洲象其实一直都在跟随着人类的活动“游走”。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云南西双版纳原住民仍采取刀耕火种的时候,那里的亚洲象就已经在追随人的轨迹——烧荒后的土地,能够长出亚洲象喜食的野芭蕉、粽叶芦、竹子等禾本科植物。而当食物充足时,它们通常不会去侵犯人与村庄。
但人与象的距离并不一直如此“美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近50年间,在西双版纳,先是因人类活动而导致“人进象退”,然后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和相关法规的出台,亚洲象的数量开始有所回升。亚洲象自1988年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后又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而眼下,亚洲象正在从西双版纳的保护区出走,它们开始频频出现在公路、村庄、农田,甚至热闹的集市里。
这些“迁徙”的亚洲象不再怕人,甚至会发起攻击致人伤亡。有研究者指出,有的象群或许根本就没有想再回到保护区,它们似乎已经把村民的甘蔗地、玉米地和水稻田当成了自己理想的觅食之所。毕竟在亚洲象眼里,不论是什么用途的土地,都是它们的栖息地。
对进村“扫荡”的大象,村民束手无策。点火、放鞭炮、敲锣打鼓、吹牛角等以前用来驱赶大象的办法已经不管用,“躲”是唯一的办法。有的村民甚至觉得,自己现在像只老鼠一样躲避着那些庞然大物。
近20年间,我国野生亚洲象肇事已造成70余人死亡,“白热化”的人象冲突到了必须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有的地方为了避免大象入村,把整个村寨用钢制围栏围起来,有的地方计划着把活跃于村寨附近的大象统一关进新建的管控区,但无论哪一种办法,都无法一劳永逸,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